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,金色的阳光洒满长安街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今日上午7时30分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跑者齐聚一堂,共同挑战42.195公里的极限征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表现抢眼,包揽男女组冠军,其中男子组冠军托拉·基贝特以2小时05分37秒的成绩刷新赛会纪录,女子组冠军贝莱内什·奥比拉则以2小时19分45秒的优异成绩夺冠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全民参与热情高涨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是疫情后规模最大的一届,报名人数突破12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参赛者,赛事分为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健康跑三个组别,吸引了众多业余跑者和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,起点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,跑者们身着各色运动服,在国歌声中蓄势待发,北京市副市长在开幕式上表示:“北京马拉松已成为展示城市形象和全民健身成果的重要窗口,我们希望通过赛事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。
”

非洲军团强势领跑yy易游体育官网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托拉·基贝特从起跑阶段便占据领先位置,与肯尼亚选手乔纳森·基普科里尔展开激烈争夺,基贝特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,以2小时05分37秒的成绩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升近1分钟,基普科里尔以2小时06分12秒获得亚军,另一名埃塞俄比亚选手格布雷西拉西耶位列第三,中国选手杨绍辉以2小时08分19秒的成绩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总排名第七,创造了中国选手在北马近年来的最佳战绩。
女子组方面,埃塞俄比亚名将贝莱内什·奥比拉展现强大统治力,全程未给对手任何机会,最终以2小时19分45秒的成绩夺冠,这一成绩也逼近了赛会纪录,肯尼亚选手杰普科斯盖和埃塞俄比亚新秀阿贝巴分获二、三名,中国选手张德顺以2小时26分08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第四名,虽未能站上领奖台,但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,展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。

赛道设计彰显古都魅力,保障服务获赞
今年的赛道延续经典路线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标,终点设在国家体育场“鸟巢”,跑者们沿途可欣赏北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,感受古都的独特魅力,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,组委会设置了15个补给站,提供饮用水、功能饮料及能量胶等物资,并配备300名医疗志愿者和40辆救护车,赛后,多位跑者称赞赛事组织“专业且人性化”,尤其是终点的冰敷区和按摩服务有效缓解了疲劳。
业余跑者故事:坚持与感动并存
除了专业选手的精彩表现,业余跑者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,65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30分完成全程马拉松,这是他第10次参加北马。“跑步让我找回年轻时的活力,”他笑着说,一支由视障跑者和陪跑员组成的特殊队伍也顺利完成比赛,陪跑员李娜表示:“帮助他们实现梦想,比我自己完赛更有意义。”这些平凡人的坚持,诠释了马拉松精神的核心——超越自我。
赛事经济效应显著,助推体育产业发展
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马拉松赛事之一,北马不仅带动了全民健身热潮,也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,据统计,赛事期间北京酒店入住率提升25%,周边餐饮、交通等行业收入显著增长,多家运动品牌借助赛事推出新品,进一步激活体育消费市场,业内人士指出,马拉松已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引擎,未来应继续挖掘其社会与商业价值。
环保理念融入赛事,绿色办赛成亮点
本届北马积极响应“双碳”目标,推出多项环保举措:奖牌采用可回收材料制作,参赛服由再生聚酯纤维制成,赛道补给站使用可降解纸杯,组委会还发起“零废弃行动”,鼓励跑者将垃圾投入分类回收点,这些措施获得国际田联绿色认证,彰显了北京作为“双奥之城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。
展望未来:北马迈向更高目标
随着2024北京马拉松赛落下帷幕,组委会宣布明年将进一步提升赛事国际化水平,计划邀请更多世界顶尖选手参赛,并优化赛道设计yy易游体育平台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表示:“我们将努力把北马打造为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,让更多人通过跑步了解北京、爱上中国。”
这场42.195公里的狂欢,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,更是一座城市与无数跑者共同的庆典,从专业选手的突破到业余跑者的坚持,从完善的组织服务到创新的环保实践,北京马拉松正以蓬勃的姿态,奔向更加精彩的未来。